杨赤里新村建设情况简介

杨赤里村又名瑚琳赤里村,位于吴川市西部塘缀镇北面,由先祖杨启元200多年前从瑚琳迁来此地所建,是革命老区村,现有人口两百多人。

新村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922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4587平方米,有35栋独立村民住宅楼和2栋高层住宅楼(二期工程〉。村民住宅统一配置空气能热水器、自来水系统和网络系统。公共建筑面积4334平方米,有文化中心(集接待室、会议室、村民小组办公室、党员活动中心、图书室、展览大厅、大舞台、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于一体)、便利店、变配电房、明珠观光水塔、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站。还建了杨时文化广场、老人儿童活动广场、湖滨休闲广场、思贤公园、四知亭、忠武亭、荷花塘和风能光能互补路灯系统。整个项目投资超过亿元。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出现在人们面前。

杨赤里新村建设遵照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争取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特别是成立了文化建设小组,结合本村实际加强文化建设,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个文明互相辉映、互相促进,凸显了十大特色:

一、统筹建设,集约用地

杨赤里新村拆旧建新,通过整体规划、统一户型标准、统一建设,改变当下许多农村各户自主分散建设造成的风貌混乱、道路杂乱的现象,统一布置路网、管网系统,统一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景观环境,既为村民提供优越的居住环境条件,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尊重风俗,沿习革新

项目设计充分尊重传统风俗,又适当加以创新。所有村民住宅保留原有住宅朝向,并采取传统的梳式布局,方便邻里之间互相来往,有利于村民和谐相处。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宽阔的文化广场,作为能够容纳全村人一起举办喜庆等活动的场所,引导村民节俭、理性举办年例和各种喜庆活动。

三、设施配套,亦城亦乡

杨赤里新村统一铺设给排水管网、电气管线、光纤网络管线,采用风光互补路灯系统,设置安保监控系统,引入物业管理和家政服务公司,公共配套系统全面向城市看齐。村中的文化设施、健身设施、景观小品设施,提供美好的居住环境,使村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变成了现实。

四、产业齐全,宜业宜游

杨赤里新村利用毗邻湛江国际机场的有利条件,计划发展为空港服务的餐饮业和小商业,同时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业,结合高度集中浓缩的文化景观,将新村打造成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五、生态文明,水绿山青

杨赤里新村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保护村边绿水青山,村中遍植树木花草。遵照海绵城市理念,在大面积广场铺设透水砖,全村排水做到雨污分流,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零污染排放,实行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打造绿色环保的新农村。

六、文化融合,以文化人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杨赤里新村处处是文化景观,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格言柱、诗歌长廊、书法长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柏庐治家格言、二十四孝图和二十四节气图),有中国革命文化(吴川塘缀镇和赤里村革命史展览),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文壁和广胜达集团创业创新发展史展览),几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村民与游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时代新人。

七、吴川文化,名人名片

杨赤里新村文化楼展览馆设有吴川历史名人和吴川乡土文化名片展览,展出吴川历史名人林召棠、陈兰彬、张炎、李汉魂、张世德、杨子儒等人的事迹,展示吴川作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泥塑)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乡、中国月饼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等吴川名片,让人们了解吴川的历史人物和乡土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吴川的优良传统。

八、族德家风,传承发扬

杨赤里新村先祖有杨坚、杨震、杨继业、杨时、杨慎等许多历史名人,他们的团结统一、爱国为民、廉洁奉公、尊师重教、精忠卫国、乐于奉献等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杨赤里新村文化中心开设了《杨氏春秋》展览,在广场竖立杨时石像,建杨时文化长廊,在公园建纪念杨震的四知亭和纪念杨继业的忠武亭,全体村民订立《村民公约》,家家门口镶上家训牌,从而促进村民传承发扬良好的族德家风,培养文明乡风。

九、绿色建筑,工艺创新

杨赤里新村所有建筑均采用铝合金定型模板新技术体系进行建设,主体结构平整度、垂直度高于国家标准,提高墙体抗裂和抗渗能力,免抹灰,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所有住宅外墙均为剪力墙,防水性能好、整体强度高,施工安全优质高效,这种新工艺可缩短工期 45%,同时铝模板可以循环使用。这样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技术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十、榜样示范,感恩奉献

杨松懂得自已有今天,离不开乡亲们的关爱,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他知恩感恩,不忘回馈家乡和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独资捐建杨松大道4.8公里,捐资2000多万元支持农村改造和中小学建设,2015年成立“广胜达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本次广胜达慈善基金会斥巨资建设杨赤里新村送给乡亲居住,正是杨松奉献精神的突出表现。大家对他的感恩思想和奉献精神十分敬佩,表示要学习他的高尚情怀和懿德善行。


联系电话
官方微信